2022年的上海市本科阶段的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工作已经落下帷幕,紧接着就有上海的一所高校因为其高昂的学费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兴伟学院被誉为“最贵”的民办高校,其在全国的招生计划仅有300人,而每年的学费高达近15万元。目前,该校在校生人数为191人,而在去年,该校的毕业生仅有5名。面对这样的数据,许多人不禁产生疑问: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呢?
该校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今年的招生名额设定为300人,但预计实际到校的学生数量可能仅有约50人。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录取学生选择放弃报到,以及部分学生因误判学费标准而错误地进行了报名。
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首先,那所学校的学费相当昂贵,许多家庭可能无力承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家庭;其次,该校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方式,也并不符合大多数家长的期望。这所学校规模不大,甚至可以称作“迷你”学院,它采用的是博雅教育,也就是小班授课。
实际上,随着高等教育逐渐普及,我国将涌现出众多规模较小、办学形式多样的学府。这些学府并不以规模宏大为追求,而是致力于追求“小而独特”“小而精湛”,通过探索多样的办学路径,来满足不同受教育群体对于教育需求的多样化。
在过去十年间,我国涌现出众多以“小巧而独特”“精致而精深”为办学宗旨的高校,其中包括公立院校,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同时也不乏私立院校,例如西湖大学和兴伟学院。在这其中,兴伟学院虽鲜为人知,但其学费却位居前列。
在上海兴伟学院举办的2022届毕业生典礼现场,画面由学院官方网站提供。
有人对这所学院提出“野鸡大学”的质疑,但他们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兴伟学院是获得国家认可的本科教育机构,学生普遍认为其教学水平相当不错。学校采用小班制授课,师生比例达到1:4.7,这一比例远超许多高校的1:20左右。
此外,学生们也有权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开设课程;比如,若某位学生对音乐情有独钟,他可以向导师表达自己希望学习音乐知识的愿望,随后学校便会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来担任授课任务。
至于一些网友对其“割韭菜”的质疑,实际上并未真正了解该校的办学性质。这所学校是我国民办高校中率先采用基金会模式的,其成立时间甚至早于西湖大学。该校的全部办学所得均归入公益基金会,是一所非营利性质的民办学校。这里的“非营利”是指举办者不持有股份、不进行分红,并非意味着学费为零或较低。
该校学费每年高达近15万元,原因在于其运营资金主要依赖于学生缴纳的费用以及筹集的捐款。与西湖大学做法不同,该校基金会并未进行大范围的募捐活动,而是聚焦于“小而特”的办学理念,深入进行自我探索。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成长,该校如今已实现收支平衡,并进入了发展的稳定阶段。
在上海兴伟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亲自为毕业生整理了帽穗和帽子。这一幕,由学院官方网站提供的图片记录了下来。
为何设立这样规模的民办学校具有何等价值?该校原本是采用“扩大规模”策略的高职院校,学费收入每年高达数亿。然而,如今选择不采取“扩大规模”的策略,舍弃数亿学费收入,转而创办小型学校,这体现了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将办学视作商业经营、追逐规模扩张,已不再是民办教育的趋势,而着重于提升教育品质和打造独特风格上海一大学学费15万1年 校方:不盈利,深入探讨教育本质,才是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
上海兴伟学院自开展本科教育以来,至今已有八年历史,前方尚有漫漫征途。观察当下,尽管这所学校被视为“少数人之选”,然而,它仍有责任向公众广泛传播其教育宗旨。
在招生环节,学校应适度加强宣传力度。这不仅有助于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特色,还能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充分导致的误报情况,以及录取后未报到造成的招生名额浪费。
当然,鉴于该校系采用基金会运营模式的非营利性质民办学校,为了贯彻其教育宗旨,增强基金会筹款活动的重要性便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提升募款力度,学校得以减少学费,并增设更多奖学金和助学金,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读。
总的来说,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上海一大学学费15万1年 校方:不盈利,其发展亟需我们给予更多的激励与援助。尤其是那些非营利性质的民办高校,在创新尝试的道路上,更需得到我们特别的关怀与保护。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