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中小学老师编制管控的消息持续引发关注。
今年二月,《中国机构编制》杂志,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管理,发表了题为《坚守“三个导向” 合理调配教育编制资源》的文章。该文章由湖北鄂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提供。文中提到,为了解决即将到来的小学教师供过于求问题,鄂州市决定冻结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总数,以遏制编制的无序扩张。
7月3日,《中国新闻周刊》披露,吴小然,居住在湖北鄂州,即将从武汉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完成学业。自去年11月份开始,她便开始密切关注鄂州小学教师岗位的招聘动态。今年3月,有人向市教育局进行了电话咨询,得到的答复是今年将不招聘任何小学教师。到了4月初,招考通知正式发布,但结果却是没有任何小学教师岗位可供应聘。
报道指出,停招举措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鄂州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严格管理。鄂州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国内较早对教师编制进行调整的地级市。
鄂州市委编制办公室在相关文章中指出,教育系统成为编外人员管理的难点区域。2022年,全市共有编外教师2367名,这一数字与编内教师相比,比例达到1比3,凸显出人员数量庞大、招聘流程不规范、薪酬偏低、人员流动性大、经费保障困难等问题。为有效缩小编外人员规模,在吸纳编内教师的过程中,各区域需遵循“增一减一”的操作规程,即每增加一名编内教师岗位,必须相应减少一名编外教师的职位。截至目前,已成功裁减编外教师1074名,使得编外教师总数缩减了45.4%。同时,当地还对那些在全市范围内工作年限较长、业绩突出的编外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招聘工作。通过举办招聘选拔,成功将357位杰出的非编制教师转为正式编制员工,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非编制教师遗留的诸多问题,而且有力地确保了学校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观察生源的变动趋势,可以发现小学生源数量持续减少,这可能导致小学教师人数过剩的问题。为了确保各教育阶段的人力资源供需达到平衡,需要加强学段间的人员编制调整力度,迅速削减小学教师编制500个,并将编制补充到初中阶段。小学教师招聘规模逐步缩减,同时,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细致调查全市小学教师的实际状况。鉴于教师数量过剩的问题,首先对98名已获得初中教师资格的小学教师进行岗位调整,让他们转至初中阶段从事教学工作。
当地充分利用并优化了教育系统内现有的人员编制,确保了教学需求的同时,对人员规模进行了提前调控,显著减少了人员支持费用。在2023至2024年间,全市每年平均新增教师386人,这一数字较往年平均值下降了30%,从而减少了财政对人员的支持。在学校编制的调整与分配过程中湖北一地停招小学老师 锁死教师编制,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湖北一地停招小学老师 锁死教师编制,对全市学校的布局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梳理。在确保农村学龄儿童能够方便入学的前提下,通过精简不必要的教学点,直接取消了43所空壳学校和教学点,从而为城区内生源增加的优质学校腾出了377名教师编制。
鄂州市坐落于湖北省的东部地区,目前管辖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县级行政区域,以及国家级的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的临空经济区两个特定功能区,该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一百万人。
(综合自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