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本年度前五个月的物流运行情况统计。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物流总规模达到了138.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3%。
物流业如同社会的生命线,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是衡量经济活力的关键指标。在今年前五个月,物流业运行态势总体保持稳定,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有力地保障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运作。这一现象生动地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在克服困难中稳步前进、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消费物流需求持续增长,新兴消费领域如即时零售逐渐走向成熟。在1至5月份期间,单位及居民物品的物流总额实现了6.4%的同比增长。这得益于政策的积极引导。特别是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物流需求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文件,促使物流业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自2012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4.1%。在2024年,《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降低,力争达到13.5%左右。一系列政策的助力下,直播销售和即时零售等新兴消费模式逐渐扩大影响力,不论是生鲜产品还是日常用品,消费者在下单后都能迅速收到货物,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显著提升了购物体验。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物流业的扩张,而物流服务的优化又进一步满足了消费需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工业品物流需求持续稳固上升,产业转型势头正盛。五月间,大部分工业品细分领域的物流需求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对物流需求的增长贡献度超过一半,而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物流需求增长亦均超10%。工业品物流需求成为推动整体增长的重要力量,这得益于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的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政策扶持推动,产业迅速发展,产品持续更新,购买热情高涨,导致产业链上下游物流运输活动日益频繁。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了对大型机械和高端设备的采购需求显著上升,相应物流量也随之攀升。这些变化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和产业的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
观察我国物流运行状况,可以看出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将持续展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内需的持续增长将是促进行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市场竞争结构也将逐步得到改善,物流服务网络不断进行深度调整。此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绿色化将作为引领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产业链的稳定性与供应保障能力将逐步增强,从而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今年头五个月的物流运营数据显示出乐观趋势。物流领域需把握这一发展良机,全面提高服务品质、效率以及便捷性,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