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向华强北市场发布了一项通知,规定未取得3C认证的充电宝不得在该市场进行销售。众多商家透露,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充电宝均需具备3C认证标志。其中一位商家回忆,去年赛格电子市场就已明确规定,商家销售的充电宝必须带有3C认证标志,而近期对充电宝的管理措施已进一步收紧。
前一天,记者在华强北走访时发现,许多商家同时出售带有3C标志和未带有3C标志的充电宝。部分商家透露,通过3C认证的充电宝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其售价也相对较高。面对社会各界对充电宝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有商家表示,原本未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生产厂家必须设法解决认证问题,否则其销售渠道将受到不利影响。
随着电子消费市场的迅猛增长,充电宝作为众多移动电子产品的关键续航工具,其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市场需求亦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充电宝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期,罗马仕、安克等知名充电宝品牌纷纷宣布对其多款产品进行召回,同时,众多充电宝品牌的3C认证证书亦被暂停使用。自2024年8月起,国家明确规定,所有在市面上销售的充电宝必须具备3C标识。
今年6月26日,民航局发布了紧急通知,规定从6月28日开始,旅客不得携带未标有3C认证标志、3C标志模糊不清,或属于已被召回型号及批次的充电宝,搭乘国内航班。
民航局在其发布的通知中指出,需科学规划旅客丢弃或临时存放充电宝的区域,并详细规定相关手续及流程,以便利旅客进行丢弃或临时存放,同时增强旅客对政策内容的理解和协作意愿。新规实施期间,机场还需综合考虑后续操作流程及应对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监管措施得以加强,另一方面,这一事件也激励了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而选择更优质的充电宝,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充电宝市场内部竞争激烈,各方纷纷在快充功率、体积和性价比上展开角逐,却忽略了产品的安全性。根据天眼查专业版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7万家与充电宝相关的企业,其中约9.2%的企业涉及法律诉讼,另有2.4%的企业曾遭受过行政处罚。
此次信任危机或许将推动行业由技术竞争向安全保障的较量转变。据记者掌握的信息,自五月起,监管机构将对生产厂商实施突击抽查,这包括多轮次的交叉和抽样检验。